家庭教育 | 如何利用国庆假期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?
引导孩子成长 假期里的社交小技能 亲子相伴成长 一个从小亲社会的孩子 犹如一缕暖阳 让人感受到温暖和爱 吸引着周围的人靠近 收获更多的朋友 这样的孩子 情商高、懂配合、有爱心更合群 他们适应未来的能力更强 从小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能力 让孩子能更好的 融入集体 融入社会 变得尤为重要 下面根据相关假期场景 青苗也提供一些小建议 度假旅行过程中 很多家庭都有国庆旅游计划。旅游是一项让孩子接触社会的活动,涉及买票、住旅馆、找洗手间、问路、点餐之类的交际活动。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去做这些事,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,而父母则在一旁充当补充角色,帮助孩子补充表达。 那么,孩子可以直接接触到一些新的事物,了解新的交际内容,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,旅游结束,见识广了、谈资多了,这又给以后的交际增加了话题,也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自信心。 家人亲朋聚餐过程中 许多家长在假期会带孩子参加家人或亲朋的饭局,这样的环境可以让孩子亲身体验并学习用餐礼仪。 起初,孩子可能会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误,但家长不必生气,应该逐渐纠正。久而久之,孩子在面对陌生人时将不再胆怯害羞,变得举止得体大方。 饮食礼仪是人际交往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以下是一些日常用餐礼仪的例子: 在所有人入座后再开始用餐; 点菜时要询问大家的喜好,照顾大家的口味; 夹菜要文明,应等到菜肴转到自己面前时才动筷子,不要抢在邻座前面,一次不宜夹取过多; 细嚼慢咽,不要大块塞进嘴里,这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; 在用餐过程中不要玩弄碗筷,或用筷子指向别人。 串门做客过程中 在假期里,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小伙伴或亲戚朋友家串门玩耍。串门玩耍涉及到寒暄、交谈以及赠送礼物等活动,家长可以趁此机会教孩子一些做客的礼仪,让孩子成为一个懂得尊重他人、明白人情事理的小客人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做客礼仪: 互相问候和感谢是应有的礼节; 在做客之前,应与主人事先约定好时间; 一旦进入别人家,不可未经同意随意进入主人的私人空间,比如书房、卧室等; 要尊重他人的隐私,不要随意翻动物品; 不要停留时间过长,避免给他人带来不便。 待人接客过程中 家长除了让孩子去好友家里玩,也可以鼓励孩子邀请别的小朋友到自己家里来玩。家是孩子最熟悉和放松的地方,孩子在家中会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,意识到自己要像小主人一样招待朋友。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拿出自己的玩具和零食来招待朋友,一起观看动画片,学会分享和关心他人。如果邀请朋友来家里吃饭,家长可以事先和孩子商讨菜谱,一起去菜市场购买所需的材料,让孩子帮忙提供意见,尽量让孩子参与菜品策划的过程,还可以让孩子承担简单的家务事,比如洗菜、摆餐具和上菜。 这样,孩子的主人翁意识会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,不仅能充实生活知识,锻炼社交能力,还会让孩子更愿意积极参与这样的活动。 体育活动过程中 大多数体育活动需要与他人直接接触和竞争,这不仅有助于身体锻炼,还能培养智慧、勇气和团队合作精神。在人际交往中,勇气和团队合作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。 为了让孩子在玩耍的同时融入集体,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举办一些体育活动,同时邀请其他小朋友参加,比如羽毛球比赛、足球比赛、花样跳绳等等。这样一来,孩子不仅能享受游戏的乐趣,还能无意识地融入群体之中。 -最后- 让孩子成长为 一个和谐幸福的人 是教育的终极目的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