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教育 l 亲子相处要学会让鼓励与限制适度平衡
在日常的亲子关系中,很多时候,我们对孩子更多的是先入为主,认为孩子就是听话的,或者是不听话的,从而造成亲子关系出现矛盾。 今天,和青苗一起来了解如何通过鼓励,纠正问题的,希望青苗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启发。 01 常听人说孩子在6到11岁(所谓的小学阶段)亲子关系比较平和。 当父母意识到亲子关系出了问题时,该怎么办呢? 不妨我们先去发现孩子乖的一面,适时称赞他,找机会表达对他的认可与嘉许,哪怕只是小小的鼓励。 当然这并不是说父母对孩子态度应该软化。若孩子没有好的表现,父母还是不会称赞,更不可能浮滥地大肆称赞,只是会特别注意是否有一些时刻可以说声谢谢、笑一笑或鼓励两句。 因为:鼓励与限制之间本应有适度的平衡。 02 青苗来告诉大家: 我们的脑子为了处理不断从五官进入的庞大信息,必须将相似的资料放入同样的路径储存。这种档案的分类工作是在生理层次进行的。 认知一致是指我们会自然而然认定接受到的信息,与储存在我们脑中的信息完全相符,认知失调则是指我们会过滤掉不符的信息。 有这么一个心理实验: 如果朝门外喊,而对方没有回应,我们会立刻恼怒起来,认定他故意不答,即使可能有其他解释,也或许对方根本没有听到呼喊。 这就是——“弄假成真”的错误认知。 那么,在亲子相伴中,家长们与孩子互动容易落入负面的习性,但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: 1、除了说“不要干嘛、干嘛....”,我们知道还有很多方式能够给孩子设限。 2、在给孩子设限时尽量用肯定句,例如说:“请你把电视声音关小一点”,而不要说:“电视不要开那么大声。 3、孩子帮忙时,反馈一句谢谢给孩子。 4、避免与孩子斗气或非得分出输赢不可。 5、让孩子知道我们欣赏他哪些地方。 03 正向激励比负面纠正效果更好。 但鼓励不能是空洞的赞美,如果只是为了鼓励,不断说一些没有意义的好话,孩子很快就会发现你的称赞言不由衷。 所以要鼓励孩子表现正向行为, 青苗建议大家可以依循这三个步骤: 第一步,确认什么是正向行为。 第二步,告诉孩子这样做是负责任的表现。 第三步,称许孩子。 在孩子成长的时光中,他们需要辅导、支持、良好的榜样,以及最重要的,得到理解。 希望父母们能够把最好的自己,注入孩子与我们相处的时光里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