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教育 l 教会孩子面对冲突和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

2023-09-22



本文节选自《做个不完美的父母》

编辑 l 青苗网


“妈妈,哥哥拿我的玩具了!”

“妈妈,我没有!妹妹乱说!”

“爸爸,姐姐不让我用她的彩色笔!”

“他们的蛋糕比我大块!”


如果家里有一个以上的孩子,这样子的对话非常常见。

【以和为贵】处理方式很普遍,如同「家和万事兴」是固有观念,「大事化小,小事化无」也是我们的处事模式;另外,父母在外为了生计奔波一天,回家后要是看到孩子争吵不休,很少不动怒的。

所以遇到孩子争执,父母不是叫比较好说话的那一方多让让之外,就是大动肝火,把所有的小孩子连坐法一起「教训教训,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」。有的父母很认真地当起包青天,希望能把如罗生门般谜样的“兄弟阋墙”事件厘清,但是哥说哥有理,妹说妹有理,弟弟也很有理,父母被搞得头晕转向,结果多半「误判」。

被冤枉的孩子觉得爸妈就是偏心,侥幸开脱的孩子觉得父母其实也傻傻搞不懂状况,下次还可以如法炮制、故施重技。一轮下来,全家都输了。



故事:爱争吵的孩子



幼儿园里两个孩子吵了起来,老师笑咪咪地说:

亲爱的宝贝们,老师看到你们两个对彼此有意见,意见不合很正常,老师很高兴你们有机会可以学习处理争执,现在请你们两个到教室后面的“和平桌”,自己把事情谈妥。


于是两个圆嘟嘟的小孩蹦蹦跳跳到了教室后面,对话开始了:

A:我的铅笔断了,这是我爸爸给我的生日礼物。

B:我喜欢你的铅笔。

A:我的铅笔断了,我很难过。

B:你的铅笔很漂亮,我们两个都很喜欢,我只是想看看而已。

A:如果你想看我的铅笔,请跟我说,用抢的,铅笔断了,我很伤心。

B:对不起。

A:这次没关系了,下次请跟我说。

B:好的。

A:还有你的黏土玩具很好玩,下次可不可以借我玩一下?

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,两个人手牵手走回地毯区跟老师报告:“解决了!”。


我们所预期的老师大动肝火、花长时间干预说教、或是处罚学生的画面完全没有出现。在短短的两分钟内,孩子学到:表达情绪、同理心、解决问题、道歉、接受道歉和沟通协商。



所以,意见不同是人类社会中必然的现象,要做的是学习如何处理,而不是避免。

告诉孩子:

第一:每个人轮流讲自己的看法,在这阶段除了说话的人可以发表想法,其他人只能听,不能开口。

第二:说话时,要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。

第三:开始协商。

第四:协商不只是解决当天的争执,还必须商量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的解决之道。

第五:谁也不准让谁,我们家就是要没大没小,我们也不爱吃梨,也不用“孔融让梨”,所以,要是三个人没有达成共识,架不算吵完,继续吵。



做个不完美小孩

解决纷争过程中,最重要的是倾听他人和表达自己的情绪,这样子才不会沦为没有意义的攻防战;每个人的意见、个性不同,我要孩子「谁也不用让谁」。


其实孩子之间出现争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,而这也是他们学习解决纷争、与人沟通协调的最佳时机。父母介入,等于是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。

孩子有自己解决事情的方式,大人介入只会越弄越糟,况且由父母处理孩子的告状,就像打地鼠一样,没完没了,到最后累的还是家长,何必呢?让孩子学习怎么沟通才是最重要的。


最后,青苗给父母的小分享:

1、不是任何时候都要求孩子「孔融让梨」。


2、不要一味地担忧和阻止孩子之间的吵架。


3、在合理有爱的引导下,孩子能慢慢学会谈判能力、沟通能力、协调能力,父母不要剥夺孩子学习这些重要能力的好机会。


4、有时候在孩子吵架时,父母适当学会“眼不见为净”,不要当“裁判”。

END

关于我们


公众号:青苗网

新浪微博:@青苗网

联系电话: 0871-68357226

联系邮箱:1556413448@qq.com

青苗网网址:http://www.youngcrop.cn

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技术支持: 云南集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  • 首页
  • 留言
  • 位置
  • 会员